娄底有位开国将军的母亲,获伟人亲笔题词“国之贤母”寿幛 文/宝岛阿华
在娄底有很多人,可能还不知道娄底有位开国将军姜齐贤,更不知道他的母亲刘太夫人,是一位被毛主席亲笔题词“国之贤母”寿幛荣誉的老人。 那么,毛主席是为何了解这位娄底的普通妇女的呢?为何对这位母亲的平凡之旅有如此高的赞誉呢? 姜齐贤祖籍娄底,1931年9月投身红军上井冈山,参加长征到延安,时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部长、八路军卫生部部长等职,1955年授少将军衔。其母姜刘氏系娄底人,清同治七年(1868)7月出生于清浪潭塘头湾一位刘姓贫苦农家,从小有姓无名。她由姜家童养媳成长为姜家好媳妇、当家人,演绎姜家历史与传奇,以自己的智慧与奋斗,显示人生的价值与光彩。 1933年在井冈山时,毛主席就倾听姜齐贤深情回忆过母亲。当时的毛委员与姜齐贤见面时,觉得他的口音有些耳熟,便问“你是哪里人?”“我是湖南湘乡神童镇人。”姜齐贤回答。 毛主席说:“我们还是半个老乡呢!”接着又说:“神童镇,我读书时游学到过那里,上过茶园山,进过天籁岩,是个好地方。”两人在交谈中气氛融洽,姜齐贤还问了许多事:“毛委员,听说您是湘潭人,怎么说和我是同乡呢?”毛委员说:“我母亲毛文氏是地道的湘乡人,我随母亲走,是不是半个老乡呢。”毛主席情不自禁谈了自己母亲很多事,姜齐贤也不由得谈起自己的母亲,感叹不知何日与母亲重逢。 1938年7月的一天,在延安时,姜齐贤向毛主席朱老总,林伯渠汇报完工作之后,毛主席风趣的问:“齐贤同志,听说你和你的家属胜利会师了?”“是的,感谢组织的关心。”姜齐贤高兴地答道。“家属告诉我,再过些日子,就是母亲70大寿。她老人家盼望我回家为她祝寿。我已经快9年没有见到母亲了。”姜齐贤话语间透露对母亲的深切思念。 林伯渠插话说:“齐贤同志想母亲了,看来你想请假回家探亲?”姜齐贤摇了摇头说:“卫生部初建,一大摊子事忙不过来,我离不开。” “好,好,革命为重,亲情存心。”毛泽东、朱老总不约而同地说。 林伯渠在一边看得分明,试探着建议道:“齐贤同志母亲70大寿在即,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向她老人家表示生日的祝贺?” 此言正合大家心意。于是决定献两幅寿幛,一幅由毛主席题词,一幅由朱老总写诗。因为林伯渠是写的正楷字,大家都认得,毛主席请他代笔。工作人员拿来两块红缎子,磨好墨,润好笔,林伯渠按照毛主席说的写了四个大字“国之贤母”,并尊称“姜母刘太夫人”。 毛主席欣然提笔落款“毛泽东敬祝”。 朱老总亲自挥毫在红缎子直写七言绝句一首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,孟母贤劳说断机,哲嗣医疗称妙手,楼兰未斩尚戎衣。” 因听姜齐贤所说,他母亲没有名字,偶尔要写就写“姜刘氏”。这情况让大家同条共贯,感慨系之。是呀,毛泽东的母亲叫毛文氏,朱老总的母亲叫朱钟氏,林伯渠的母亲叫林李氏,姜齐贤的母亲叫姜刘氏。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,劳动妇女低人一等,连名字也没有。然而正是她们含辛茹苦,生儿育女,相夫教子,默默无闻地操劳一生,才有了历朝历代名声显赫的铁血男儿,才有了为中华民族彻底解放而前仆后继的红军将士,我们应该记住她们、推崇她们,她们是当之无愧劳苦功高的“国之贤母”! 1938年8月23日(农历七月二十八日),是居住在娄底老街姜刘氏70大寿的日子,此前一天,姜家收到来自延安的包裹。打开一看,内有盖着各自个人红色印鉴的毛泽东、朱德的两帧黑白照片,还有两幅各长1.5米、宽1米的大红缎子寿幛:一幅上面是毛泽东亲笔题名的“国之贤母”题词,一幅上面是朱德手书的祝寿诗,姜家顿感喜从天降。 姜家收到毛泽东和朱德从延安寄来的照片和寿幛,这令人无比新奇和震惊的消息很快在娄底传开。人们纷纷前来祝贺,其意除给姜刘氏祝寿外,更为着一睹来自延安的特寿礼。姜刘氏见大家争相观看,人多拥挤,干脆叫儿孙把片和寿幛悬挂出来以供观瞻。毛泽东、朱德的照片和他亲自题赠的寿幛,第一次公开悬挂在娄底一户平常人家厅堂。 长期以来,国民党极力把朱毛丑化成“共产共妻”的凶神恶煞,而今娄底人一睹尊容,才知毛泽东和朱如此雍容大度、仁慈睿智、和善可亲,竟看得起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,亲自为她祝寿,尊称她为“姜母刘太夫人”“国之贤母”,给她如此崇高的赞赏。 姜母刘太夫人于1949年10月8日逝世,长眠于娄底珠山公园的东侧,毛主席当即亲笔给姜齐贤10天假期,让他返乡为母亲治丧。 参考资料:中共党史出版社,娄底市党史人物优良家风家训故事《国之贤母》开国少将姜齐贤母亲刘太夫人传略
|